劉立千

發(fā)布時間:2021-11-12 11:29:18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劉立千(1910—2008),系我國著名藏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西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兼職教授、四川民族理論學會榮譽理事、四川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翻譯專業(yè)高級職務評委,首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榮譽獎獲得者,民族出版社原藏文編譯室副主任、編審。

曾用名劉述璧,漢族,1910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德陽市孝泉鎮(zhèn)。幼年在家鄉(xiāng)讀小學,民國十年(1921)小學畢業(yè)后因家貧無力升學,入私塾讀古代漢文典籍近8年。后考入成都瀛寰中學(后改名為蔭唐中學)。民國十九年(1930)到重慶,考入川康平民銀行工作,結識了兩位佛教人士,產生了對佛學的興趣,常去聽法師和活佛講經。由于語言不通,在學習藏傳佛教時遇到了困難,遂決定到藏區(qū)去學習藏語文。民國二十二年(1933)辭去銀行的工作前往康定,跟隨藏族學者謝國安學習藏語文。在基本掌握了藏語文后便從藏傳佛教各教派的高僧學習寧瑪派教法、薩迦派教法和格魯派教法,不僅掌握了佛教知識,藏語文水平也得到較大的提高。民國二十五年(1936)離開康定到成都,為傳授寧瑪派教法《大圓勝慧》的根?;罘甬敺g。隨后又隨根桑到湖南長沙傳法。民國二十七年(1938)返回康定,與謝國安之女謝建君結婚。后在康定師范學校和國立師范學校任教。民國二十九年(1940)開始翻譯第一部藏文典籍《西藏政教史鑒》(即《西藏王統(tǒng)記》)。民國三十二年(1943)接受華西大學邊疆研究所李安宅的聘請,舉家遷回老家德陽縣孝泉鎮(zhèn),并于民國三十三年(1944)進入邊疆研究所從事藏族宗教、歷史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員,直到1949年。在此期間,編寫出《印佛教史》,編譯了《續(xù)藏史鑒》,翻譯了《土觀宗派源流》,重新校譯《西藏政教史鑒》和《瑪爾巴譯師傳》(后譯稿遺失),還譯出《米拉日巴傳》、《格薩爾王傳》等。

1949年成都解放后,他響應政府的號召投筆從戎,準備入藏參加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1950年隨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進入拉薩,在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統(tǒng)戰(zhàn)部、宣傳部、西藏軍區(qū)編審委員會等單位工作,編寫資料,并翻譯《拉薩周報》。1955年調往北京,任國務院翻譯局藏文處副主任。1958年調到民族出版社,任副主任。在民族出版社工作10多年,主要任務是翻譯和審定《毛澤東選集》、《紅旗》、《民族畫報》的藏文版以及藏文讀物、黨和國家重要文件的藏文本等。1972年因病退休回成都。1979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聘為特約研究員,后又擔任四川省《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顧問等職。1980—1990年將舊稿重新審定、注釋,交出版社出版。已出版《米拉日巴傳》、《土觀宗派源流》、《格薩爾王傳·天界篇》、《西藏王統(tǒng)記》、《衛(wèi)藏道場圣跡志》、《西藏王臣記》等譯著,并撰寫論文數(shù)篇。2008年2月8日,先生逝世於成都,享年九十九歲。

劉立千先生長期從事藏文翻譯和藏學研究工作,特別是對古藏文和藏傳佛教、藏族歷史研究有著很高的造詣。由于在年輕時代即攻克了藏語文和佛學兩大難關,為后來的藏文典籍翻譯、漢文著作藏譯以及藏學研究等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翻譯出版的藏文典籍譯文準確流暢、注釋精湛,堪稱藏譯漢的上品,為藏學界所公認。所撰寫的藏學論文厚積薄發(fā),觀點允當,證據(jù)確鑿,為漢族學者研治藏學樹立了榜樣。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是國內外公認的學者和權威。幾十年來,他發(fā)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和譯著,其主要專著和譯作有《續(xù)藏史鑒》《西藏王臣記》《西藏王統(tǒng)記》《印藏佛教史》《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土觀宗派源流》《西藏宗教史鑒》《西藏密宗之研究》《西藏大事年表》《米拉日巴傳》《大圓滿禪定休息》《大圓滿虛幻休息》《衛(wèi)藏道場勝跡志》等。這些著作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時至今日,仍然是藏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研究或了解藏學登堂入室的必備鑰匙。他還主持翻譯了《毛澤東選集》等馬列經典著作和大量黨的政策文件,還把自己多年的學識傳授給年輕一代,是受人尊敬的領導和老前輩。他對黨忠誠,熱愛民族出版事業(yè),從不計較名利,不講報酬。他在90高齡時將過去數(shù)十年陸續(xù)出版過的300余萬字的譯著重譯并加以整理注釋,編纂為《劉立千藏學譯著文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譯注、校譯、著作、注釋的部分書目論文篇目

一、譯著、校譯、著作、注釋

1.《米拉日巴傳》(譯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

2.《土觀宗派源流》(譯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

3.《格薩爾傳·天界篇》(翻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

4.《西藏王統(tǒng)記》(譯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5.《衛(wèi)藏道場勝跡志》(譯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

6.《西藏唐卡畫史》(校譯),1988年,大藏經對勘局交譯,未發(fā)表,稿存該局。

7.《嘎廈印譜》(譯注),《中國藏學》1990年第1期。

8.《雍仲本教甘珠爾大藏經目錄》(翻譯),1991年3月譯,由四川藏學研究所收入《藏族原始宗教》。

9.《西藏王臣記》(譯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10.《佛子行三十七頌》(翻譯),1996年。

11.《藏傳佛教各派教義》(著作),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2.《覺囊派時輪金剛修法前行和正行六去瑜伽》(翻譯),1996年未出版。

13.《句義寶藏論》(校譯),1997年(未出版)。

14.《真指覺性赤見自解》(翻譯),1998年。

15.《印藏佛教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6.《衛(wèi)藏道場勝跡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7.《劉立千藏學著譯文集·雜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8.《劉立千藏學著譯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

二、論文

1.《米拉日巴傳述評》,《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85年第2期。

2.《談談藏族民間史詩中的格薩爾》《格薩爾研究第3集》,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

3.《吐蕃贊普生卒年代重考》,1988年寫,已并入《王統(tǒng)記》和《王臣記》的考證內。

4.《從格薩爾史詩中看古代青藏高原上的部落社會》,1990年收在《格薩爾論文選集》中。

5.《藏傳佛教的寧瑪派》,《中國藏學》1993年第1期。

6.《藏傳佛教的噶舉派》,《中國藏學》1995年第4期。

三、解放前譯著

1.《印藏佛教史》(著作),臺灣妙吉祥出版社。

2.《大圓勝慧》(翻譯),臺灣妙吉祥出版社。

3.《禪定休息法》(翻譯),臺灣自由出版社。

4.《虛幻休息法》(翻譯)。

5.《大圓滿無上智》(翻譯)。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