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科技
1.西藏拉薩市市區(qū)生活垃圾物理特性分析/旦增布多《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2.羊卓雍措流域在1971年至2009年間的氣候變化特征分析/拉巴卓瑪、次珍、拉巴等《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3.納木措水體中輻射衰減特性的初步研究/次仁、尼瑪卓嘎《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1
4.藏文文本分詞賦碼一體化研究/扎西加、高定國《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5.藏文信息處理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群諾《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6.西藏宇宙線實驗的回顧與展望/單增羅布、陳天祿《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7.西藏拉薩溫棚蔬菜基地土壤營養(yǎng)元素含量的初步研究/德吉平措《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8.藏語句子邊界識別方法/馬偉珍、完么扎西、尼瑪扎西《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9.青藏高原內部地震活動研究/次仁《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10.現代藏文文本校對設計方案研究/劉文香《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11.基于Flash的藏文字母打字游戲的設計與實現/卓嘎、邊巴旺堆、次仁尼瑪《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12.2009/2010年初夏拉薩干旱成因及影響分析/次珍、潘多、丹增克珠《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13.芻議藏族傳統天文歷算的現代化/傅千吉《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4
14.那曲地區(qū)西部2010年夏旱成因分析/洛桑卓瑪、巴旦卓瑪、索朗塔杰等《西藏科技》2012∶1
15.試提一種新的藏文音節(jié)字排序模型/才華、普布卓瑪《西藏科技》2012∶1
16.曲水縣麥類作物高產創(chuàng)建綜合措施淺析/尼瑪次仁《西藏科技》2012∶1
17.一種改進的藏文分詞交集型歧義消解方法/羊毛卓瑪、歐珠《西藏科技》2012∶1
18.拉薩東部山地半濕潤氣候下限植被指示特征的探討/黃健文、雪梅、土艷麗《西藏科技》2012∶1
19.拉薩市更低土壤有效磷跟現狀及變化分析/胡俊、陳初紅《西藏科技》2012∶2
20.阿里地區(qū)防雷工程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唐富安《西藏科技》2012∶2
21.西藏草本花卉穴盤育苗技術研究初探/潘瑛子、古桑德吉等《西藏科技》2012∶2
22.藏文分詞系統中緊縮格識別和藏字復原的算法研究/巴桑杰布、羊毛卓瑪、歐珠《西藏科技》2012∶2
23.西藏地區(qū)2011年汛天氣氣候分析及氣象服務情況/倉決、衛(wèi)東、拉巴卓瑪等《西藏科技》2012∶3
24.西藏不同海拔梯度及地區(qū)哺乳動物屬種數量分析/普布、李丹、朱映久《西藏科技》2012∶3
25.阿里地區(qū)雷電災害原因分析及對策/唐富安《西藏科技》2012∶3
26.西藏高原農牧區(qū)防雷減災工作現狀及對策/尼瑪卓瑪、紅梅《西藏科技》2012∶3
27.淺議計算機網絡在藏族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及對策/楊曉波《西藏科技》2012∶3
28.試用灰色關聯度分析評價西藏春青稞區(qū)試品種/孟霞《西藏科技》2012∶3
29.藏文分詞中交集型歧義字段的切分方法研究/普布、旦增歐珠《西藏科技》2012∶3
30.類烏齊縣氣溫變化規(guī)律/巴桑西繞、永青卓嘎《西藏科技》2012∶4
31.藏文筆跡的分析與鑒定/小普桑、拉巴次仁、向巴澤塔《西藏科技》2012∶4
32.2011年阿里地區(qū)春小麥及油菜新品種試驗、試種情況及建議/加瑪次仁、白瑪曲珍、旺杰次仁等《西藏科技》2012∶4
33.西藏昌都電網聯網方案探討/何志強、扎西、鄭勇、鄭蕩《西藏科技》2012∶4
34.那曲鎮(zhèn)人體舒適度指數的初步分析/拉巴索朗、塔杰拉巴等《西藏科技》2012∶4
35.識別現代藏文基字的算法設計與實現/才讓洛加、高定國《西藏科技》2012∶5
36.拉薩河流域山地草甸植物個體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分配特征/趙曉通、趙墾、田潘剛、石培禮《西藏科技》2012∶5
37.拉魯濕地對陰離子的凈化作用初探/李佳伶、張麗娜、景東海、次仁卓瑪、扎西平措、陳敬宇、劉勇、布多《西藏科技》2012∶5
38.淺析在高原地區(qū)用離子色譜與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硝酸鹽氮的比較/朱紅蓉、德吉、維色、格?!段鞑乜萍肌?012∶5
39.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溫壓濕變化特征分析/尼瑪楚多、徐薇《西藏科技》2012∶5
40.青藏高原地形對氣象要素觀測的影響淺析/徐薇、尼瑪楚多《西藏科技》2012∶6
41.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藏藥打箭菊中總黃酮的含量/澤仁達瓦、胡敏林、朝展、李小翚、祝晨蔯、康薩·索朗其美《西藏科技》2012∶6
42.2011年7月6日拉薩市區(qū)一次強降水過程分析/次珍、杜曉輝、尼瑪吉《西藏科技》2012∶6
43.淺談西藏氣象臺站凍土觀測的準確性/孟慶勇、麗東《西藏科技》2012∶7
44.西藏地區(qū)草產品質量安全評價試驗研究/佘永新、李曉忠、田發(fā)益等《西藏科技》2012∶7
45.西藏色季拉山西坡方枝柏疏林物種組成及重要值分析/張占芳、郭其強、王曉嘉等《西藏科技》2012∶7
46.那曲縣2011年10月份一次暴雪過程診斷分析/索朗塔杰、更增尼瑪、巴旦卓瑪等《西藏科技》2012∶7
47.Unicode藏文分詞系統的設計/才華、普布卓瑪《西藏科技》2012∶7
48.西藏地區(qū)電子商務建設現狀與發(fā)展策略/其米次仁《西藏科技》2012∶8
49.近50年西藏色季拉山長鞭紅景天生長區(qū)霜凍日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劉依蘭、杜軍、袁雷《西藏科技》2012∶9
50.拉薩市旅游交通信息(藏、漢、英)檢索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嚴李強、肖麗、李韋衡等《西藏科技》2012∶9
51.澤當春季一次降水天氣分析/多典洛珠《西藏科技》2012∶9
52.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降水變化特征分析/徐薇、尼瑪楚多《西藏科技》2012∶9
53.西藏開展雷電試驗研究的重要性/曲扎江措《西藏科技》2012∶9
54.淺析西藏色季拉山長鞭紅景天生物量與氣象條件的關系/袁雷、劉依蘭、杜軍《西藏科技》2012∶10
55.淺談對西藏標準化工作的認識/貢桑卓瑪《西藏科技》2012∶10
56.不懈奮斗成就斐然的60年——和平解放60年拉薩科技工作綜述/孔常興、黃前敏、霍勇、李信群《西藏科技》2012∶11
57.近40年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態(tài)功能區(qū)日照時數時空分布特征分析/論珠群培、巴桑、卓瑪措姆等《西藏科技》2012∶10
58.西藏自治區(qū)“國家農村農業(yè)信息化示范建設”研究/其米次仁、吳芳《西藏科技》2012∶11
59.藏語語料庫管理系統中讀寫數據粒度問題的研究/力毛措《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60.藏族歷代文獻精選電子資料庫建設及其研究的意義和價值/道周《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1
61.基于語料庫的藏語名詞分類與統計研究/祁坤鈺《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62.藏文報紙詞語統計研究/曹暉、董曉芳、孟祥和《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63.藏文消息域框架語義系統的設計與研究/多杰卓瑪《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64.藏族天文歷算中五曜的推算法則/夏吾才讓《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65.西藏昌都地區(qū)川西云杉林木生長規(guī)律研究/白文斌、廖超英、康樂等《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5
66.西藏工布自然保護區(qū)藻類植物區(qū)系及分布特點/李博、馮佳、謝樹蓮《西北植物學報》2012年第4
67.西藏春小麥地方品種主要性狀分析/相吉山、馬曉崗、穆培源等《西北農業(yè)學報》2012∶4
68.西藏阿里昆莎機場場區(qū)地基處理試驗研究/張其峰、張文斌《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2∶12
69.5個青稞品種在甘南州引種試驗結果/旦知吉、劉梅金、郭建煒等《甘肅農業(yè)科技》2012∶2
70.青稞品種甘青4號在甘南的適種密度試驗初報/楊棟、劉梅金、郭建煒、蕭云善、旦知吉、王國平《甘肅農業(yè)科技》2012∶5
71.網絡多媒體信息在甘肅藏區(qū)救災應急中的應用/蘇海龍《甘肅科技》2012∶18
72.對果洛兩次雪災過程分析及氣象服務工作的思考/嚴異德、鐵順富、白文珊等《青海氣象》2012∶4
73.青海省果洛州2012年初大范圍降雪天氣過程氣象應急服務案例分析/錢華、桑杰、方應春、楊斐《青海氣象》2012∶4
74.蓬勃發(fā)展的玉樹氣象事業(yè)——玉樹氣象事業(yè)發(fā)展60周年回顧/成國勛《青海氣象》2012∶4
75.青海湖水位變化對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響應/袁云、李棟、梁安迪《高原氣象》2012∶1
76.近三十多年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觀測布局綜述/周長艷、張虹嬌、趙興炳等《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2∶1
77.近30年西藏汛期強降水事件的時空變化特征/建軍、楊志剛、卓嘎《高原氣象》2012∶2
78.那曲站與其相鄰野外站氣象要素的對比分析/徐麗嬌、胡澤勇、李婧華《高原氣象》2012∶4
79.納木錯(湖)地區(qū)湍流數據質量控制和湍流通量變化特征/李茂善、楊耀先、馬耀明等《高原氣象》2012∶4
80.青藏高原冬季積雪關鍵區(qū)視熱源特征與中國西南春旱的聯系/過霽冰、徐祥德、施曉暉等《高原氣象》2012∶4
81.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水熱條件及地上生物量變化研究/李曉東、李鳳霞、周秉榮、肖宏斌、楊鑫光、周萬?!陡咴瓪庀蟆?012∶4
82.西藏羊卓雍錯湖面遙感監(jiān)測模型及近變化/除多、旺堆、普窮等《冰川凍土》2012∶3
83.1961—2010年西藏季節(jié)性凍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杜軍、建軍、洪健昌等《冰川凍土》2012∶3
84.1980—2009年西藏地區(qū)水汽輸送的氣候特征/卓嘎、羅布、周長艷《冰川凍土》2012∶4
85.基于多源數據的西藏地區(qū)積雪變化趨勢分析/巴桑、楊秀海、拉珍、鄭照軍等《冰川凍土》2012∶5
86.青海高原不同生態(tài)功能區(qū)氣候突變時間的比較分析/李紅梅、李作偉、王振宇等《冰川凍土》2012∶6
87.青海高原冬季持續(xù)低溫集中程度的氣候特征及其成因/申紅艷、王冀、馬明亮等《冰川凍土》2012∶6
88.1954—2009年藏東南林區(qū)的氣候變化特征/陳寶雄、王景升、冉琮千、張俊龍等《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2∶1
89.1981—2010年西藏怒江流域潛在蒸發(fā)量的時空變化/杜軍、房世波、唐小萍等《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2∶1
90.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qū)氣溫變化與高程及緯度的關系/王朋嶺、唐國利、曹麗娟等《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2∶5
91.2006—2011年西藏納木錯湖冰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曲斌、康世昌、陳鋒等《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2∶5
92.西藏普莫雍錯介形類反映的中晚全新世以來湖面波動與環(huán)境變化/彭萍、朱立平、鞠建廷等《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2∶5
93.西藏地區(qū)強降雪過程的波包分布及傳播特征/李曉婧、林莉、肖天貴等《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2∶1
94.西藏冰雹的氣候特征/張雷、石漢青、燕亞菲等《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2∶1
95.西藏地區(qū)氣象自動站夏季逐時降水資料特征分析/列杰班宗、羅布、王偉《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2∶2
96.青藏高原抬升對我國區(qū)域氣候的影響研究回顧/原嫄《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18
97.2011年7月西藏一次持續(xù)性降水過程分析/余燕群《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29
98.基于標準降水指數的昌都地區(qū)夏季干旱時空特征分析/王騰、孫曉光、石磊、李白萍《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30
99.青海高原主要農業(yè)區(qū)50年初·終霜凍日變化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分析/汪青春、胡玲、劉寶康《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33
100.西藏自治區(qū)人工防雹效果檢驗方法/央金卓瑪、廖曉坤《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24
101.三江源區(qū)徑流演變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張永勇、張士鋒、翟曉燕等《地理學報》2012∶1
102.西藏高原近40年積雪日數變化特征分析/唐小萍、閆小利、尼瑪吉、路紅亞《地理學報》2012∶7
103.季風前后西藏納木錯湖水及入湖河流水化學特征變化/王君波、鞠建廷、朱立平《地理科學》2012∶12
104.玉樹地震前后當地的噪聲變化研究/郝春月、鄭重、張爽《地球物理學進展》2012∶6
105.剛察縣不同植被類型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趙景波、邢閃、馬延東《水土保持通報》2012∶1
106.帕隆藏布江上游冰湖分布及其變化/程尊、蘭時亮、劉建康等《水土保持通報》2012∶5
107.西藏色季拉山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態(tài)碳沿海拔梯度的變化/馬和平、郭其強、劉合滿、錢登鋒《水土保持學報》2012年第4
108.西藏林芝地區(qū)降雨誘發(fā)地質災害研究/鄭炎、肖永健、許震宇《水電與新能源》2012∶5
109.西藏藏木水電站冬季施工太陽能供熱的利用探討/張建花《水電與新能源》2012∶2
110.西藏地區(qū)50年氣候變化特征/戴睿、劉志紅、婁夢筠等《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2∶12
111.青藏高原強降水日數的時空分布特征/周順武、王傳輝、吳萍、王美蓉《干旱區(qū)地理》2012∶1
112.黃河上游瑪曲地區(qū)風沙地貌的類型及其分布/劉虎俊、徐先英、王繼和等《干旱區(qū)地理》2012∶3
113.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形成機制及減災對策/唐蘭、陳洪凱《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2∶2
114.若爾蓋濕地地氣界面特征參數與退化特征/章鵬/習文峰《草業(yè)與畜牧》2012∶5
115.青藏高原凍土區(qū)劃與草原分類一致性分析/王志偉、趙林、馮琦勝等《草業(yè)科學》2012∶6
116.林芝地區(qū)不同草地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分析/岳海梅、張新軍、鞏文峰等《草業(yè)科學》2012∶7
117.西藏中部巴木錯湖泊面積變化及其原因分析/巴桑赤烈、劉景時、牛竟飛等《自然資源學報》2012∶2
118.近50年氣候變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變化/李治國《自然與資源學報》2012∶8
119.青藏高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空間格局及其對降水和氣溫的響應/葉輝、王軍、邦黃玫等《植物生態(tài)學報》2012∶12
120.西藏園林植物資源數據庫檢索系統的構建/邢震、張啟翔、劉灝等《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2∶1
121.拉薩市城市熱島的時空分布特征/拉巴次仁、卓嘎、羅布、普布次仁《資源科學》2012∶12
122.淺析西藏東南部地區(qū)地質災害的形成機理及分布規(guī)律/何果佑、白武軍、向天葵等《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12∶5
123.雅魯藏布江中游河岸交錯帶沙地土壤水分的空間異質性/李海東、沈渭壽、林乃峰等《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6
124.1974—2009年西藏羊卓雍錯湖泊水位變化分析/除多、普窮、旺堆等《山地學報》2012∶2
125.西藏高原環(huán)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農藝性狀的典型相關分析/蒙祖慶、次仁央金、宋豐萍等《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2∶2
126.藏語機讀音標SAMPA_ST的設計/于洪志、高璐、李永宏、鄭文思《中文信息學報》2012∶4
127.藏文信息化:古老文明邂逅現代科技/霍文琦《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4月2日
128.西藏自治區(qū)農牧業(yè)科技工作狀況與發(fā)展對策/辛盛鵬《中國畜牧業(yè)》2012∶21
129.甘孜州1970年以來夏季氣候變化分析及應對建議/潘平安《北京農業(yè)》2012∶30
130.天祝藏族自治縣灌區(qū)設施農業(yè)灌溉工程規(guī)劃和成效/陶春嶺《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2∶24
131.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錯湖近10年來湖面急劇上漲與冰川消融/孟愷、石許華、王二七等《科學通報》2012∶7
132.基于HMM藏文詞性標注的研究與實現/扎西多杰、安見才讓《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2
133.基于語料庫的藏語高頻詞抽取研究/才讓卓瑪、才智杰《計算機工程》2012∶15
134.2010年西藏小麥條銹菌生理小種群體結構與分析/王保通、李佼佼、胡小平等《植物保護》2012∶2
135.西藏地區(qū)雷暴與大氣熱源關系研究/朱克云、孫照渤、張琪等《大氣科學》2012∶6
136.西藏當雄河谷陽坡海拔梯度上植被光譜特征分析/焦全軍、張兵、劉良云等《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10
137.西藏色季拉山報春花屬植物的資源利用價值及前景展望/王春杰《現代園藝》2012∶4
138.西藏林芝地區(qū)幾種冬小麥品種產量構成因素的相關性和通徑分析/達娃《陜西農業(yè)科學》2012∶2
139.西藏林芝地區(qū)土壤有機質含量對有效鐵含量的影響/于萍萍《山東農業(yè)科學》2012∶3
140.西藏國土資源系統網站群建設實踐/郭楠、于洪奇、于志剛《國土資源信息化》2012∶1
141.西藏鹽湖礦產資源遙感定量預測方法研究/王躍峰、白朝軍《鹽湖研究》2012∶2
142.西藏鐵通優(yōu)化城域網結構/郭彥宏《通信與信息技術》2012∶1
142.西藏高寒牧區(qū)草地灌溉工程綜合效益評價初步研究/趙世昌、魏占民、徐冰、郭克貞《節(jié)水灌溉》2012∶9
144.西藏高寒草地冷暖季牧草的營養(yǎng)價值和養(yǎng)分提供量分析/趙禹臣、孟慶翔、參木有等《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2∶12
145.拉薩鄉(xiāng)村傳統民居與新式民居冬季室內熱環(huán)境對比分析/黃凌江、鄧傳力、蘭兵 《建筑科學》2012∶12
146.波密縣天麻品質的測定與分析/肖國鑫、謝麗玲、郝海利等《經濟林研究》2012∶3
147.基于Dijkstra算法的藏語分詞研究/陳朝陽、王華軍《數字通信》2012∶6
148.基于被動式太陽能利用的香格里拉藏族閃片房熱環(huán)境改造研究/沈高峰、柏文峰《江西科學》2012∶3
149.數字地形圖在青海玉樹至西藏昌都公路設計方案中的具體應用/孫聰、石冰《林業(yè)科技情報》2012∶1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